根据梁晓声“茅盾文学奖”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58集现实题材电视剧《人世间》,以居住在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,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,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,歌颂了中国人民拼搏向上、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,以及勤劳正直、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的故事。
在春节档和冬奥会等收视大热门的情况下,该剧开播当天央视收视率破1%,CSM全国网平均收视份额5.52%,单集最高收视份额达6.61%,创CCTV-1近三年来电视剧新高。截止2月24日爱奇艺播出期间,最高热度值破9500,弹幕破1000万,豆瓣评分8.1。
《人世间》自播出以来受到专家、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,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,新闻联播、朝闻天下均播出剧集相关消息,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新华社、央视新闻等纷纷发文评论。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德祥评:《人世间》从家庭延伸开来,铺展到工厂社会,从平民到高干,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,娓娓道来,描绘了社会嬗变的生活画卷,传递出中国人的生存奋斗精神,坚忍不拔,生生不息,可谓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生活史诗。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、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太原师范学院教授薛晋文评:作品以一流的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具有美感的画面引发了广泛共鸣共情,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高质量史诗性力作。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、《中国电视》杂志执行主编李跃森评:它写了生活中的苦难,却不靠苦情叙事撩人;写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,却没有贩卖廉价的理想主义。它的全部魅力体现为一种叙事上的恰到好处。
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、导演系主任,博士生导师,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评:叫我激动的是编剧、导演和演员在表现人与人,人与社会,人的自身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产生的艺术感染之力。
《人民日报》评价:这部剧为什么让人泪流满面?答案其实很简单,无非六个字:真实、温暖、深刻,打动人的不止是故事里的欢笑与泪水,更是每一个努力奋斗、扎实生活的普通人。
新华社发文称:观众需要这样的作品,小人物的故事,与我们离得很近很近,大时代的回音,我们又都身处其中。活在“人世间”,观人照己,我们共情的不只是主人公的感受,也恰好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活,是有温度的,也是有厚度的。
《光明日报》发表影视锐评:《人世间》中的周秉昆作为留守城市里的周家小儿,有缺点、自卑处,却默默承担照料老人的家庭重担和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,靠着正直坚守改变命运。不回避矛盾、不粉饰生活,即便人生实苦,仍洋溢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。
《工人日报》发表的文章中提到:主创们并不拔高生活、也不俯视怜悯,他们只是以平视的角度,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,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与热望。剧中的故事也不都是光鲜亮丽,有鸡毛蒜皮,有计较算计,有小打小闹。但正因为有这些鲜活的人和事,故事的底色才更加温暖,也更加彰显人世间的情义与担当。
《文汇报》整版评:电视剧《人世间》的成功,这是生活的胜利——你尊重生活,生活就给你无穷魅力;它也是艺术创造的胜利——你用心创作,观众就用心倾听。
共青团中央发文称:在大时代下,一代又一代中国人,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精神,和温暖的力量,叙述着自己的青春故事,《人世间》在这个新春给予青年一份温暖、一份理解,也能为他们朝向未来的前行,带来一份笃定的动力。
央视新闻客户端评价:以善良共情善良,以梦想激荡梦想。这部剧的现实主义魅力就在于如生活的倒影,于真实中照见世间万象、人生百态。
公众号“娱乐独角兽”发文称:当市场还在片面追捧强情节、快节奏,当合家欢被简单与喜剧概念相勾连,《人世间》已然在回归内容创作的初心:讲好故事,并向市场证明了“好故事的打开方式不只一种”。这是一个用心“把以前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”的过程,而若以情动人、以真动人,人类的悲喜如何能不相通呢?
有网友认为:年代剧在我心里本来是一个比较沉重的,总感觉很严肃,因为毕竟是一段历史和生活的展现,看了这剧才明白原来充满喜感的表达也丝毫不会减轻时代的厚重,反而多了一份跳脱历史之外的清醒,不沉重也能感受时代的变革感,这种形式真不错。